欢迎进入陕西隆翔云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内部办公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全国服务热线:400-999-3659

隆翔参与丨辉煌70载,奋进中的中国智造

时间:2019/10/15 14:42:38

    回首新中国成立七十载的风雨征程,很多行业以七十年为时间节点总结了行业的变迁。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发展道路还在继续,而每个划时代飞跃发展的背后,总能寻觅到那么几个身影,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已然浓缩成一副画卷,在今天徐徐展开。

1949-1978

渴望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彼时从苏联习得的经验,构建成我国最初的工业系统,也为后来的制造业发迹打下基础。

    当今天我们提到自行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起的,也许是红红黄黄的共享单车,或者周末骑行的运动装备,但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辆孩童时需要“掏档”骑的“大二八”。 

    把时间翻回到半个世纪前,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三转一响”代表了人们生活的最高水平,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些如今或日常可见,或已经隐没于我们视野外的消费品,不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渴望,更是民族工业人的追求。

    为了造出中国自己的自行车,飞鸽厂的工人找来英国进口的兰苓(Raleigh)自行车拆卸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工艺由手工焊接改为盐浴炉焊,加长车身并且加宽车把;后来,研究人员又在自行车后轮的轴皮上发现关键点,提高了轴皮的加工精度、减小压力角、降低阻力。1950年7月,第一辆“飞鸽”一样轻快的国产自行车才终于研制成功。

    同为三大国产自行车品牌的“凤凰”有着相似的经历。《凤凰三十年:1958-1988》一书中有一段记录:厂领导将兰苓车的样品发到各个车间,让工人剖析、寻找差距时发现,二者内轮内齿的质量相距甚远,前者光滑得像“大鸡蛋”,后者毛糙得像“大闸蟹”;而在没有加工所需新式拉床设备的情况下,凤凰厂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合作下,硬是把旧设备改良,生产出了光滑的飞轮内齿。

    其中种种艰辛难以用言语完整阐述,而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中国不胜枚举。

 


    中国工业制造历史的开端,本身就是一条从“仿”到“造”的道路。在缺乏技术支持、生产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弄清产品结构,用并不复杂的原理,尽可能低成本的解决关键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国工业人最擅长的“实践智慧”。在那个年代,各生产环节人员的探索、斗志、自信和坚持,其背后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国制造崛起的渴望。 

 

1978-1992

勇气

 

    1978年的中国,刚刚走上快速发展的正轨,在改革开放的前夕,“老三样”是那个年代的独有记忆。

    全村人在一间屋子里看的一台黑白电视,永远都是浅绿色、单开门的冰箱,洗涤和甩干分两个桶的半自动洗衣机,代表了人们新出现的物质需求,同时也给中国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在那个年代的另一面,知青回城给中国适龄劳动力带来了爆发式增长,工厂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当时,最早出现在东莞的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中外合资方式,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率先实现企业和工人的盈利增收,带动出口贸易,加速了我国产品的升级换代。

 

 

    “摸着石头过河”,正如邓小平的名言一样,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走在一条前人从未踏足的路上,而许多满怀勇气的开拓者,给中国制造带来了新的曙光。

    成立于1980年的康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最初以“三来一补”的模式,加工生产简单的电子钟和录音机。随后,国外的冰箱、电视等彩电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中国企业家则以其特有的智慧,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大胆研发“中国制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长子”产业,中国制造业在那个年代诞生了许多成长至今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凭借着异乎常人的精力、勇气和坚毅,创造中国制造神话的企业家们,他们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

    在1985年,中国冰箱行业发生了一件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在消费者来信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后,老厂长张瑞敏让员工用大锤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那时,海尔公司连发工资都困难,却用这一锤,砸出了海尔的“名牌战略”,也砸出了中国家电品牌的质量意识。

    制造业基础薄弱、工业配套设施落后的发展现状下,80年代的中国制造企业家没有任何退路,唯有拿出实干兴邦的勇气,借鉴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中国国情开辟新路径,才能推动民族制造业的进步。 

 

1992-1998

开放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地的画布仿佛突然从黑白之中有了色彩。

    国内消费需求的大门敞开,让中国的服装、饮料等轻工业,以及家电行业快速发展。波司登、报喜鸟、柒牌、回力等服饰品牌;椰树牌、汇源、娃哈哈、北冰洋等老牌饮料企业在那时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登上历史舞台。

    提到1992年,“下海”是很多人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个词,在刺激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的快速进步。1992年,在得力助手向文波建议下,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提出“进入大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工程机械”双进战略,使三一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开放的中国和开放的世界之中,同样得到开放的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思想,这些涌动的思潮推动中国制造业像开放的花儿一样,焕发出新的光彩。 

 

1998-2019

进取

 

    1998年的夏天,抗洪救灾是中国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在世界范围里,亚洲金融风暴的余波也还未退去。

    同样在那个夏天,实物分配福利房被停止,住房分配也开始货币化。开启了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消费时代,也悄然改造着中国制造业的方向。

    1998年,同样作为大宗消费品,汽车产量增速不足3%。合资车厂已然将乘用车这块“肥肉”牢牢衔在口中。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上海大众,在1998年完成了首个100万辆汽车的生产。以红旗为代表的国有车厂则在对国外车型“换标改造”的亦步亦趋中逐渐没落。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外资的冲击下不忘初心,在市场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不断进取,在数十年时间里追赶西方国家百年的工业积累。然而,追赶不是目的,超越才是目标。因为庞大的市场基数,中国是制造业品类最完整的国家,这给予了新技术更大的赋能空间,也创造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机会。

    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2012年,陕西隆翔停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追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历史大潮,公司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保、建设运营、投融资作为核心产业,专注于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发展、缓堵保畅、节能减排,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制造业在技术领域的提升和迈进。

    2015年,“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拉开了互联网技术赋能制造业的序幕。2017年,隶属于隆翔集团的华夏九州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高新正式成立,公司打造停车云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加速了行业资源整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场景的开拓,公司新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作用将愈发显露。

 

 

    中国制造业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而中国制造的未来,只有不断革新,创造,进取。

    70载砥砺前行,70载众志成城,从第一辆国产自动车,到第一块钢化玻璃,从第一驾中国制造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到第一台国产黑白电视,从第一家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喷气式客机首飞成功,再到中国首家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一大批伟大的前行者为中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中国智造腾飞埋下伏笔。

    回首70年历程,飞鸽、凤凰、娃哈哈、海尔、奇瑞、隆翔……当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热血与汗水、青春与激情、智慧与勤劳融入发展的脉络,迈向中国智造的步伐,我们走得如此坚定,我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