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相较于外卖、出行、新零售等“互联网+”领域的成熟与蓬勃发展,智慧停车作为一个典型的O2O场景其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大部分城市的通病,巨大的需求与智慧停车行业的低速发展间存在着不协调。
不妨让我们尝试探究智慧停车的痛点难点所在。
二、传统停车行业现状
需求分析
总量上:车多位少,整体缺口大
停车是有车人士生活中的一项刚需,随着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停车位资源显得日益稀缺。
据交通部统计,截止到2018年,我国小型汽车及私家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而停车位资源却显得十分稀缺,缺口高达5000万。一二线城市中汽车与车位平均比例约为1:0.8,三四线城市比例1:0.5。
按照国际城市建设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倍方可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
图1 我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需求统计直方图
数据来源:公安部统计(图左)、前瞻经济学人(图右)
分布上:分布分散,车位难寻与闲置率高并存
现有停车位主要分布于小区、写字楼、商用停车场及路边。
小区、写字楼满足车主生活和工作的长时间的停车需求,商用停车场及路边停车位则满足车主的临时停车需求。
然而,一位难求,平均找停车位花费18分钟的情况下,不少停车场同时还存在着闲置率高的情况。
而一些特殊场景,如医院、购物中心等停车场中往往车辆爆满,但由于分布上的分散性,闲置的车位往往也难以分担以上场景的停车压力。
智能水平上:智能水平低,信息孤立
现有停车场/位的管理仍以人工管理为主。常见模式为在出入口设置管理系统,统计车辆数目与停车时长。
在路边停车位中还存在着完全依赖管理员的方式:一名管理员负责一片区域的车位,对来往车辆进行指挥,收费。
当前停车位管理上整体的智能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孤立,难以共享。
以商场停车场为例,虽然商场停车管理系统可以对该停车场内车辆、车位信息做统计管理,但该信息仅仅存在于商场内部,为“单机模式”,不在该商场附近的用户则难以获知其车位信息。
各大停车场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交流不畅。
因此,总的来看,现有的停车模式存在着总量缺口大,一位难求与车位闲置率高并存以及停车位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这些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因为整体总量缺口大,导致特定场景停车位严重不足;同时车主无法获取周边停车位信息,使得部分停车场车位闲置,无法发挥有效价值。
三、 智慧停车领域现状
智慧停车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SP定位技术等来综合的对城市停车位进行采集、管理与信息发布。
智慧停车通过整合城市线下车位信息来打破传统停车方式的信息孤岛,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一体化服务,使得停车位资源利用最大化,停车场利润最大化和车主停车体验最优化。
四、发展受限原因思考
1. 车位管理现状复杂,整合困难
目前我国停车场与停车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自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兼营、专业停车管理公司经营、零散停车管理公司经营、政府经营、外包经营等。
其管理情况复杂,所有权情况复杂,这为停车场/位的整合带来极大困难,使得智慧停车企业发展速度受限。
2. 资本需求大,回本慢
在整体的市场需求上,重资产生态的搭建是大势所趋。
然而,对如此规模的停车位提供智能设备的安装与配套的系统服务耗资巨大,大部分企业因难以承担该资本而出局。
同时,因为停车对用户来说是一个低频低消费活动,普通用户的外出停车频次不足1次/天,对于市场来说这意味着资金回流缓慢,使投资公司对此行业态度谨慎。
3. 生态构建探索尚不完善
停车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场景化需求,其用户属性也十分明显: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去医院停车其目的为看病、探访亲友;去商场停车其目的为购物、消费等)。
这样清晰的数据带给智慧停车企业的利益与市场需求应远不止停车这一项,配套的服务如商圈美食推荐、周边景点推荐等均可纳入智慧停车的生态圈,停车仅仅是该生态圈的一个入口环节。
然而由于目前来自用户的大数据规模尚小,生态圈探索尚不完善,清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当中,其发展也自然受限。
五、总结
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与车位总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特别是在中大型城市,车位总量缺口大,车主往往一位难求。
当前停车场与停车位的智能化水平低,信息孤立,车主与停车场之间难以进行信息沟通,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智慧停车行业内以政府、传统硬件提供商与互联网企业为三类典型玩家,各具优劣。
重资产搭建生态的模式更受市场看好,但其高昂的资本投入使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复杂的管理现状、高昂的资本投入、缓慢的资金回流及尚不成熟的生态探索是阻碍智慧停车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